光明的智慧(三、四、五) 光明的智慧(三、四、五) 三、修道修心篇 ◎所謂「修道修心」,要修什麼心?就是修一顆清淨心;也就是去掉人心,去掉不公不正、有所偏移的心,回歸到中正的天心。中正的天心就是近乎中道、不偏不倚的心。 ◎只要自己的念頭一動,你就要去注意了,一旦念頭動錯了、動歪了,以後走的路也會是歪的。絕對不要以為別人不了解我們動了壞念頭,任何念頭一定都會傳達到天地之間,而天地也一定會幫你把這個音訊傳達到任何一個人身上。所以不要自欺欺人,不要欺騙自己的良心。 ◎人在後天,思念是很多的,向外思則順,向內思則逆。順行為鬼,逆行為神。換言之,放作鬼,收作聖。故勸人學道則曰「回心」,回心即回思,回思即迴光返照也。如此,靈性才不會再輪迴四生六道。 ◎為師要你們去追,不是去追財神爺,而是追回你們的心猿意馬,再現你的智慧,而不是用知識,這知識有時是會誤導的啊!沒有去理解運用的知識,是會導悟入迷的。 ◎你跟仙佛之間沒有交流嗎?想想看,在你最至誠的那一剎那,心裡會有一股暖流流過,那就是你們的良知良心。在你找回良知良心的那一剎那,你就能感覺到有「道」在那裡,就在你的所做、所行、所演。 ◎當下你的磁場跟上天相合,那就是所謂的「心心相印」。所以一個人要常常秉存著正念,你的磁場就能跟仙佛相合,就能慢慢地跟仙佛相通。而所謂的磁場即是你的心念、心態、理念。 ◎要讓自己的心「歸空」,心量才能擴大啊!能歸於空,才能彌六合,才能來去自如啊!既是歸空,就能與天地合一;既與天地合一,就應秉持天心。天心即大公無私,是很自然、很無為、很公平的。 ◎修道不是論你的道齡有多久,最重要的是能夠「放下」執著的心,放下虛妄的心。執著的心要趕快放下來,放下心來即成佛,放不下來,就是人。 ◎有的人太自負過頭了,也會變成自卑喔!自負的人一旦受到挫折,他會很快的退縮,但表面上這股氣又沒辦法放下,看上去好像很強,實際上卻很弱。其實,當面對執著時,不如反省反省自己,退一步反觀去想,就很容易想通。只要能站在旁觀者立場看看自己,就不會執著在其中,看什麼事情都會很明白、很清楚了。 ◎性、心、身三者你要樂在哪一點?唯有樂在這個「性」上,你才能充滿法喜之心。你充滿法喜之心,就能形於外。所以每個言語舉止、日常生活的事事物物,都是要我們來觀這個「性」,因為體悟到「見性」才能「現性」。你要明心見性,但你「見」了性,卻沒有「現」性。我們不但要「見性」,更重要的是還要「現性」 支票貼現。 ◎真人要如何靜坐?二六時中,時時刻刻迴光返照,二目守玄,眼晴閉八分睜二分,看住我們明師所指點的地方,不思善不思惡,就是所謂的真人靜坐。如果行、住、坐、臥之間都能夠守住真人之地,那就不離本性。 ◎當心歸於「零」時,心量是無限大的,什麼都擁有。若想要擁有很多,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。若你的心不執著,就能擁有更多東西。你來到這佛堂,是否擁有這個空間?這裡是仙佛的,也是眾生的,所以你想來就來。每個佛堂就是你的家,是人間的家。就像一個加油站,車要加油,人也要加油,無形中便能獲得更多。你在家裡只有那有限的空間,若到佛堂,走到哪,就擁有到哪;要是你不受拘束,睡在地上,那床就更大了,可以與天地融合在一起。所以,心胸要放大,才能擁有更多。 ◎老天降道不是教你們畫符念咒,也不是教你們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,而是直接了當就跟你們說每個人都是佛祖。自性就在本身,肉眼看不到,但是徒兒們不妨仔細考核歷代古聖先賢及五大教主,那一個不是從日常生活當中修成的呢?所以不要架空自己,知道嗎?什麼叫做不要架空自己?修道要任勞任怨,不要跟別人多做比較,自己能做就做,老天不會虧待你的,等到水到渠成,自然就會有人肯定你。什麼都沒有做,空說了一大堆,把自己架空了,沒有腳踏實地,沒有真實的付出,就沒有辦法得到肯定。 ◎人間、地獄都不是你們的歸屬,我們是有使命而來的,不要妄自菲薄。替老天擔當,代天宣化是我們的本份,為什麼?天生地養的嘛!天地恩、父母恩最大。 ◎修道就是要改正不好的念頭,回復本來就有的良知良能、本來就知道的道德觀。本來就知道孝順父母、友愛兄弟姊妹,本來就知道要報恩了愿。孝順父母要在平常無所求的時候去做,那才是真孝順。 ◎了解自己,就應該誠於中,形於外,別人看你就是一尊佛,那現在這個世界就是天堂了。也因為你的心境,環境才會營造未來的天堂,不用去西方找佛陀,也不用去西方找琉璃光世界。既然做一個人就要好好地把本份做好,不要好高騖遠去強求成佛,到處去跟人家學參禪、打坐、通靈,這些都是不需要的。在心裡用最合乎自然修行的方式就可以成佛了,因為那是慈悲心的顯現。學佛要用最自然、最誠敬的心,所以用最簡單的方式辦最不平凡的事情,即是白陽的殊勝。 ◎在最恰當的時候做最恰當的事,就是修道。因為我們不可能沒事找事做,總是遇事、見事、辦事。人世間的事情辦好,就是天上事情辦好。 ◎修道不是 找房子在佛堂修道,不是在人前修道,而是在你獨處的時候,在你面對每一件事情的時候,那才是修道。 ◎平常要以誰為師?沒看到為師,也不知道為師在哪裡,你要以誰為師?要以天地良心為師,以你的良心來做事、講話,差錯就少。 ◎做事不要太盡,留一點後路;氣不要太強,留一點精力;才能不要太顯,留得以後發揮,精益求精,剛柔並進,莫在強中強出頭。 ◎人人都是佛堂,把你的佛堂帶出去,讓每個人看到你都像看到佛堂一樣,那麼的優雅、那麼的寧靜。所以,你的心要當一個大佛堂,容納每個人,行到那裡就開示到那裡,那麼,你就是在世活佛。 ◎現在修道最大的障礙是只想問別人,不問自己。為什麼為師要你們更上一層樓?先了解自己、明白自己,先問自己做了嗎?付出了嗎?再來問別人。凡事不能只往外看,而要往內迴光。自性佛一明,幻就能夠滅,自性佛不明,你就被幻所迷。 ◎從此刻起,每天早晨、睡覺前,唸三遍「濟公、濟公、濟公」,希望你們都能夠持之以恆,你們口中、心中所唸的濟公並非為師一個濟公,並非只是這個人相而已。形相是會毀滅的,但是如何以道來淨化情,就得靠這個形、這個相,來分辨理路、分辨情理,把我們心中的人情、心中的愛化為道情,化為大愛。 ◎知道自性在那裏嗎?那是一顆不安份的心,還是一顆很沈靜的心?真人在那裏?真人在明師一指的地方。當心很累的時候,把它靜下來,休息一下再出發。你們去學他心通,不如學自性通。我們如果能了解別人的苦難,就是樣樣通了。所以要直指來龍去脈。當你明白本來的時候,怪力亂神就只是一個末梢。所以念力、愿力主宰著你的未來,你的念力、愿力可以化暗為明,可以化困境為樂境,所以撥得雲開見如來。 ◎  所謂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,這個屠刀是指我們內心的那把刀,不好的慾望就是刀了。今天放下、拋下,那就成佛,你的佛心佛性就顯現了。慎獨很簡單、很明瞭,老師要你們的心念無貪,思維無虧、舉止無妄、言語無欺、行事無過。 ◎修道修心,清心為首。煩惱心不生,清心寡慾,即得處處逍遙、清閒。修道無他,修己為先。 ◎如果善念能夠永遠保持,你就是神仙,在世就可以成佛,才不會起起浮浮、輪輪迴迴啊!所以,念頭永遠保持善而不偏不倚,不會被是非左右時,就是神仙。看你願不願意做啊!你不願做,縱然是一座蓮台在這裡,你也坐不上去。所以,不是在外面追求東、追求西,要先看看我們自己啊! ◎你們今天進入我佛門,就應該時時刻刻存著感恩的心,這個?當鋪N是「修行」。什麼叫修行?時時刻刻在修自己的心,叫做修行。以道德的標準去做,這個叫「修行」。 ◎你們是不是仙?何謂「仙」?是不是山中的人呢?那你們有沒有都在山上啊?我們的鼻子像不像一座山啊?佛在靈山莫遠求,靈山只在汝心頭,人人有個靈山塔,好向靈山塔下修。 ◎何謂動中取靜?不是叫你整天坐在那邊,叫做動中取靜。有的人在走路,他不想胡思亂想,他往好的方面想,這也叫做靜。它也能淨化你的心,所以不要誤導動中取靜的意思,不要扭曲它,不是叫你整天坐在房間裡靜坐,才叫動中取靜。不論你在做事情、在說話,都有辦法做到動中取靜,只是你沒有抓住它的要領,要破除形相,不要老是在房間裡靜坐,現在這個時機適不適合靜坐啊?偶而坐坐是不錯,但是整天關在房間裡會誤了你自己。自己灌輸理念,而自己的理念不一定是對的,要吸取別人的好,要聽取別人的道理,再融入自己的意思,道理精粹出來的就是好的,不能專取一方,要融會貫通。 ◎每個人自我中心若太強,就如同看手錶一樣,只會注意到自己的時間,我的就是對的。每一件事都有它的真理在,不要只執著我的。今天你的手錶要是停了,你還是覺得一天會有兩次準,那就是你的思想偏了。所以那就是為什麼時間會有一個中心的地方,不準了,你就會自然而然去對照「它」,希望各位賢士能拋掉我執,追隨真正的道理所在。 ◎神仙打鼓有時錯,沒有一個人完全是對是錯,所以心要柔和一點,容納別人,如果你的鐵門深鎖進不去,就看不到廟堂的風光;如果能夠打開心窗,是無限的風光,所以人心不要執著太重。不管是誰,其實都是兄弟姐妹,為什麼說「人心即是佛心」∣理念是佛即是佛,理念是魔即是魔,那麼現在念頭是什麼即是什麼。如果你的佛念堅持到底即是成佛,所以朝聞道、夕死可矣。現在聞道能夠保持純正的心,那就是佛心,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有了初發心、佛心就要時時刻刻保持直到永遠,且讓它來引導你走。不要讓血肉之心、是非之心、怨惡之心來引導。 ◎人的念頭很重要。人心常常在改變,像天氣,有時颱風天、夏天、冬天、秋天、陰天,因為這是在五行之中。心裏起了對待人的念頭,會隨著外在環境而影響,他若對我好,我就對他好;他若對我不好,我就對他不好,這就是對待。 ◎現在是不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啊?你所碰觸到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,這就是科技的發展。科技的發展,讓你料想不到的快速,而你們一直追求著不肯放手,把自己搞的很累,但是自己也很高興。但是這種高興是短 二胎暫的,並不是長久的,等你得到之後再停下來,你會感覺到好像又失去了什麼,是不是?那種失落的感覺只有你自己知道,而別人並不知道啊!所以說,一旦人追求了之後,滿足了以後,只是因為短暫的滿足,而不是真正的滿足,因為慾望不斷! ◎道是自自然然,活潑玲瓏,不是強求而來的,所以道是包羅萬象、無所不在,只含著道理,合於道理去做,修自己的脾氣毛病、愩高狂傲。心裡有傲氣,容不下別人;心裡有愩高,就低不下氣,所以要把它清理乾淨,若不清理乾淨,如何能容下百川?大海能納百川,就是它廣闊,故而修其性海,不被煙塵蒙蔽性靈而起對待心、分別心。 ◎念念是善、心心是佛,人要有浩然之氣,要有骨氣,但不要傲氣。人有傲氣,別人就不會喜歡我們。 ◎萬法由心生,就看你用什麼角度來看,就好比你相不相信自己是不是人一樣,你相信你是真人,你就是真人;你相信你是假,那就是假,同理,心真則一切真。 ◎為師希望你們從鏡子裡面看到自己。其實我們心裡面也有一面鏡子,對不對?可是你常常在鏡子裡面看到窗外的藍天,看到花花世界的繁華盛衰,是鏡子的變化還是心的變化?為師希望徒兒「用心若鏡」-用心就像鏡子一樣,能夠包容每個面孔,照到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面孔,能夠涵蓋你們的喜怒哀樂。一面鏡子能照那麼多人,而且對每個人都以最平等的待遇,是不是?所以為師希望徒兒「用心若鏡」。 四、修道四門課程篇 (一)品格 ◎道在何處?道在日常生活中;道就是自性,就是你的自性佛。想要修道,就要改脾氣、改毛病,最重要的還是要「實行」。毛病有千百種,自己的是什麼?還不就是貪、嗔、痴、愛、酒、色、財、氣……等。改毛病、去脾氣就是修道的根本。坤道尤重「守口」,勿論人之是非及說長論短,要效法聖賢仙佛的腳步。 ◎一個人如果脾氣毛病多,就會被弄得心神不寧,會傷了自性。所以,要在脾氣未發出來之時即克制住;要時時刻刻自我反省,漸漸修,提醒自己,則漸漸地就會有進步。 ◎人間私語,天聞若雷,尤其是不好聽的話更大聲。所以,你們時刻都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舉止。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,有形無形的、別人看得見的,或別人看不見的,都要注意。 ◎既然懺悔就要真懺悔,而且一次就好,第二次就不叫懺悔了。同樣的事情一而再、再而三,那懺悔也只是一種推托之詞,那就枉費你今天來修道、辦道了。時常活在懺悔裡,你的生活也不舒服。 ◎屠夫是殺有形的生物,「道夫」就要殺無形的生物。殺什麼無形的生物呢?就是殺你們的貪、嗔 房屋貸款、癡、愛,還有你們的煩惱。等到時機成熟時,放下屠刀,你就立地成佛了。所以,這把刀是智慧刀,要斬荊棘、共患難,登上法航、超生了死。 ◎戒、定、慧是修行的最基本功夫。「戒」∣戒不好的脾氣毛病;「定」∣就是什麼都放得下,什麼都提得起,怎樣搖他、動他、考他、毀謗他,他都無動於衷;「慧」∣旦能定了,就會生出真智慧。 ◎禪定可以渡散亂。不要散亂,是要讓你的心活起來,讓你的心能夠靜養,能夠修心養性。但真禪定也不是講什麼坐禪,坐到可以跟三十三天天外天溝通,一聽到這個,你就心嚮往的跑去了。以這種禪定渡散亂,會有一個心相,因為你心裡想去見某某某,不是真的禪定。 ◎修道人,首先就是要修自己,達己圓滿;修身立德,首先要正己。什麼叫做「德」?「德」就是博施濟眾,因為慈悲喜捨才有德,所以,得道還得要培德,還得要修身、正己。成仁,才能真正的立德,才能真正的立功。 ◎凡事反求諸己,多替他人著想勝於自己,就是所謂的成熟。自己靜坐時,就能內省自疚,閒談時,不要談人是非。內省不疚則安,禍最大莫過於貪,罪最大莫過於談人是非。 ◎學做仙佛,學修養就是一個韌性、韌度。一個「革」字,要洗心革面;一個「刀」字,要快刀斬該斬的。抓的越多就缺少越多,如果說人生的處世哲學,把這韌度、韌性學的好,做什麼事都能成功。 ◎當自我放縱的時候,就是自我傷害。 ◎不能成就別人,也要成就自己。修道過程要去除種種俗氣,這叫改頭換面,正己才能正人。 ◎修道人要有目標、有計劃、要明理、要有精神、要精進、要勤勞。不勤勞、不明理,脾氣毛病不改,身心不整頓,你們的德性高人一等了嗎?你們天天反省,日日懺悔了嗎?懺悔了又犯過!不是光在佛堂懺悔,身為前賢領導者,誤己事小,誤人事大,希望時時戰戰兢兢且有道氣。 ◎修道不注重文字。你們現在修道變成很注重文字!對嗎?(對),有沒有注重內在的修為?為師不是跟你們說要「內德外功齊備」嗎?內德外功齊備要改毛病、去脾氣。改毛病是不是要從自己的思想改變呢?那你們的思想是不是公心一片呢?你們身為濟公活佛的徒弟,你們在社會上是上班的人、是商人、是工人、是學生、是為人子女。商人是不是要有利益的心?(有),工人要不要有勤勞的心?(要),當學生要怎麼樣?(要求學的心),那為人子要怎樣?(孝順)你們有做到了嗎?有沒有設身處地為人家想過? ◎佛家有五戒,你能守,隨著戒律來修,你就能慢慢改變。所以修道,要改毛病、去脾氣,一定要有戒律來約束,無約束都是空思妄 信用貸款想,因為不實際,心的慾望很多,一會兒想東,一會兒想西,所以不明理。如何有堅定的心?不研究經典,如何明理?如何藉道理明白你的心?日日反省,早晚懺悔,每天來個小懺悔,保持靈明智慧心,這就是修道人之功夫。 ◎別人的缺點要當成自己的借鏡,自己的缺點也要小心;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,君子之道戒乎己所不睹。所以我們為人就是要處處小心,時時謹慎,十目所視,十指所指,這個時候你自己在房間裡面難保暗室不欺,所以多加小心。我們的舉手投足都要合乎於道。 ◎現代人常說「天曉得」。不要把這句話當口頭禪,往往會種下禍根,所以要謹言慎行。 ◎所謂「不知者無罪」當真無罪嗎?不知者受罪最多的還是自己,因為你們無知犯過了,可是你還是要承受,所以受害的還是自己,所以腳步要謹慎,言語也不要隨便說,所謂「有德才能服眾」。 ◎孟子曰:「信統四端。」即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兼備,就好像四肢人皆有之,而辭讓之心人皆有之,這就是說明人性本善,因為人性被烏雲束縛,便不能自明,沒有辦法明心。有一句話說:「十指之差,便得千里之遠。」修行要像木質、石頭般的堅定,所以要身體力行。 ◎古人有云:「不戚戚於貧賤,不汲汲於富貴」∣不憂患於貧賤,不急切求於富貴,就要安貧樂道、居安思危。所以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,得之不處也;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,不以其道,得之不去也。就是離開了仁,君子也不願意去接受。顏回能淡泊、不貳過,卻能甘之如飴,樂道不倦,雖然跟他同弟子的人看不過去,但他卻很樂道,因為他的德行充沛。故要能行萬善,還是真行實修。行十善才能結果,行功立德才能成其妙。能行尊師重道,行德奉獻,這就是真修實煉。 (二)功德 ◎信為道源功德母,這裡所指的「道源」即是自性之意。「功德母」的意思就是《六祖壇經》裡所說的「見性是功、平等是德」。所以,在我們得授明師一點之後,能明心見性,以清淨之心所發生之無為即是「功德」。 ◎「內功」就是內心修持的功夫。你們懂不懂自己的心?對自己了解嗎?看到自己的脾氣毛病在哪裡了嗎?心不平,就會惹出一大堆事情……。所以,「外功」首先就要打從你心裡去了解,而心甘情願去做才算功、才叫德。 ◎什麼是隨喜功德?只要人人都好、人人都快樂,大家坐在這裡,精神振作,團結同心,這就是隨喜功德。你們無形當中都帶動了旺盛的道氣。能帶動道氣旺盛起來,也是在做我們的基本功德。 ◎每個人只要心念一動,不是功就是過,不是天堂就是地獄,所以要小心你的心念。要讓自己的心境能夠提昇,讓心能?買房子鰷M靜下來就有功,而不是一定要做多少善事。真正的功是在於自性的圓滿。 ◎修道要從人道中做起,要是家裡所有的事你都不做,只是一直往佛堂跑,這樣就失去根本,就不對了。如果你能把家裡整理得很好,能影響你的家庭,也是功德無量,因為你們家每一個人都是佛。 ◎人活在世間要頂天立地,更要行真正的佈施。身施∣腳踏實地去做;心施∣心存誠敬;言施∣所言要合乎真理;面施∣待人微笑歡喜。 ◎現在也是在存無形的錢,知道嗎?已經在理天開戶了,開了戶就要將無形的錢存進去。這無形的錢要如何存?(行功立德)不一定要在佛堂才能行功立德,今天對人說一句好話,給人一個方便,給人一個小小的幫助,這都是功德一件,在生活之中都可以行道,都可以將道好好發揮。 ◎修道不可以有功德相,要去掉功德相,才是真功德。 ◎處處給人希望,就是有功德,不是今天在佛堂做了多少事才有功德,功德是隨時給人希望。 ◎施捨時,就好像將左手的花交到右手一樣,施來施去,都是在自己手上。越施心量越廣,這才是施捨的真正涵義。 ◎佈施不求功德、不求名相。憑著什麼心來修道?誠心抱守(十條大愿第一條),抱著誠心來修道、學道,不論如何艱苦,一定走下去。第一條能夠做得好,十條大愿一定做得好。 ◎要祥和,就要把善佈施出來,施善,惡就會滅;心為善,惡就會不見了。善與惡是不可能同時做的。常常行善的人,那種仙樂就會縈繞你們的心中,就能夠享受很大的福份。 ◎誠心的人最可取,要繼續保持。你的外在條件、你的學習、你的才華,那是來幫助你成就你的德性。口說道理,講的好是一種口德;你很會做事情,行無畏施,這也是一種功德;你心地善良,處處為人設想,那也是一種心德。 (三)禮節 ◎我們來佛堂學禮,除了禮節的「禮」之外,還要學習恢復道理的「理」。學了有形的「禮」,還要去體會如何以有形達到無形、無為之「理」。 ◎人往往都會有自我,會自是、自負;而修道人最怕驕傲,所以修道要低心下氣,別人就會對我們有禮,那你就是成功。修道如果存著驕傲之心,認為自己懂得比別人多,這樣就不可以了,那就會像唱歌一樣,有時會唱得變調。修道不能修得變樣,要遵守著戒律、規矩,好好的修。 ◎作揖的時候為什麼要抱合同?就是要你「看到好東西抱在胸前,然後切實的去做」。 ◎膜拜叩頭,是拜自己的性命,命怎麼寫?人一叩。在叩頭的時候,就是在告訴自己,要做自我反省的功夫,如果趾高氣昂,能夠反省出什麼來嗎?心志高傲,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,那有什麼好反省的?人人心中,天賦靈性都是個自性佛, 西裝所以面對仙佛時,就好像看到自己的佛性一樣,對仙佛鞠躬,就等於對自己謙恭反省,作揖的時候,就好像立身行道於紅塵之中,要懂得謙恭,要把腰放低一些,才不會碰到矮門,再來就是左腳向前跨出,好像做事一樣,凡事不可操之過急,也不要太莽撞,就如孔老夫子所說的中庸之道。光去做不去思考,是不會合乎中道的;光思考不去做,理想也不會實現,所以為人處世總要一步步踏實的來。所以當我們在對仙佛叩頭時,就是在對我們自己作最好的反省,曾老夫子說過一句話:「吾日三省吾身」。吾日三省吾身方能成就一代聖人。修道、學道的路途中,心要懂得去調伏、去平靜,要懂得境隨心轉,不能心隨境轉。 ◎規矩是讓你們更成長,塑造你們成為標準的人。 ◎磕頭心要誠,要迴光返照,筋脈拉直,頭部放鬆,手和頭一起動,力量由腳來支撐,「叩首」非「叩手」,磕頭的動作,有發有收,頭尾動作一貫,這是一貫道的精神。叩首要誠心,叩首的目的在於養成恭敬謙和的心,而且叩首的姿勢正確,可打通經脈,有益身體健康。 ◎叩首時要能冥想,默想著仙佛,然後把自己也當成是祂,這樣叩首才有意義。 ◎修道就是樸樸素素的,穿的簡簡單單的,但是也不失文雅,不與世俗脫了軌道,修道人是隨機應變,必須依場合來決定,這就是禮,在佛堂有佛規,社會也有社會的禮節,修道人要懂得隨機應變,這樣才會有智慧。 ◎我們在這樣叩首的時候,低心下氣就是要把心收回來,一方面修道本來就應該遵守佛規禮節,修道人如果沒有佛規禮節就不像是修道人,最主要的就是低心下氣。 ◎來到佛堂,要先參駕,這是禮貌,對不對?何況是我們的 老㊣,所以為師我呢,也恭恭敬敬地跟 老㊣參過駕。 (四)火候 ◎所謂的「三十而立」,是指到了三十歲,應該要有定力了,遇到外界的污染能夠不動心。 ◎顏回的不遷怒、不貳過是值得我們學習的。修道人要有一個志向:「當下即是」。你內心想學哪一位仙佛,就要更加用心去體會、去觀摩。雖然現在還不能率性,但自然而然,一回生二回熟,多接近接近,你們的風範就會不一樣。 ◎修道需要火候,火候不夠就要再繼續。上天無時無刻都在考驗你們,你們也要時時去學習,才能夠體會上天的用意。 ◎希望我的徒兒們,對眾生能夠廣植善緣、轉惡為善,遇到不平的時候,忍耐一下,忍一時風平浪靜,記得忍一時風平浪靜。耐得住就是你的,耐得住就有你一份,耐不住隨風而逝。 ◎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。為什麼眾生就是不喜歡吃苦?不吃苦就少福了。苦盡才會甜來,要忍耐,忍耐才能成菩薩。要當菩薩很簡單,把人道做好,因為人太任?賣屋吨F,總是自己好就好,不理別人如何,毛病脾氣人人都有,稍不如意就動火氣,火氣大肝火就大,肝火大毛病就來了,不可不小心啊! ◎人家罵你,你不生氣;人家臉色給你看,你還是一樣,這就是有火候。但是如果自己做錯事,要會看臉色,這叫作知進退。這知進退亦叫作「火候」。 ◎真正的強是什麼?能夠降伏其心,能夠低心下氣,要做到人所做不到的事情,忍人所不能忍的事情,這樣修道才會進步。 ◎氣要慢慢的調,人都只是爭三寸氣,三寸氣有多長?這麼一點點是不是啊!人就是要學會氣往肚理吞,但是你要紓解它,這不是只有字面上的意思,這是一個人的心性修養,懂嗎?這是所謂的「理直氣和」∣慢慢來,不太慢,也不太快。 ◎所謂「盡其性,才能知其性」,那如何「盡其性」?在處事方面,一個「忍」字、「耐」字是相當重要的。所以賢士們要不與人爭長短,而要與日月爭光輝,去追求永恆。 ◎身段要放低,多聽忠言,有道理的要接受,火候不足,大難臨頭怎麼辦呢?求 老㊣、求老師、求仙佛?要有什麼成就與收獲要先怎麼栽。莊嚴自己的自性佛堂,整頓自己的身心,不要叫師尊、師母、老㊣日夜操心。身為前賢德性第一,但也要有果斷的智慧與主見。你們真心付出了嗎? ◎火候夠的話就不會燒焦,就像修行,如果火候不夠、脾氣暴躁,那五臟六腑均會燒焦;也好比煮菜,菜煮的適當才會好吃。 ◎講情、講理、也要講法,情理法要兼顧,人講生氣叫發火,肚子一把火,不知那裏燒,一不小心,風一吹燒過來,整個就燒掉。現在水很乾,要小心無明火,智慧水不夠,無明火澆不了,要小心謹慎三思。 ◎不要說人家給你臉色看,一句不順耳的話你就耿耿於懷,放在心中化不去,許多事情要內化,不能強忍,強忍忍到極限會爆發,最後會不可收拾,有時候難聽的話都說出來。 ◎人很難做到有德性,把持風範不容易,因為寄居在這世界,聚集在這社會,五花十色。人來人往之中有參雜很多繁雜的事務,有名利地位、權勢的爭執,多變的世界,因此,我們的道心善心很難守住。所以我們要在火中栽蓮花,唯有在複雜的世界而保持純真,那才是真正獨到的功夫。 ◎勿造下一次的罪業和因果,今天我們求了道,進入這個佛殿,就要了脫這個紅塵之苦,一勞永逸。讓我們這個肉體當成渡世的法舟,這個紅塵當作煉佛的地方,好好的修,把心性煉好,善心把持好,將來能夠功成,以後不用再輪迴苦海。入寶山而空返,入了道而不修道,這道而不能持久,就成不了。  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酒店兼職  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m24fmcrq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